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考取駕照、學會開車的人越來越多,汽車租賃行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僅在深圳地區,就有400余家汽車租賃公司。汽車租賃,既方便了人們出行、旅游,也給經營者帶來巨大利潤。但由于存在種種管理上的漏洞,一些不法分子乘虛而入,將罪惡的黑手伸向這個新興的行業,汽車租賃合同詐騙案件屢屢發生。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,從2001年至今,延平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已破獲25起汽車租賃合同詐騙
案件:打掉6個犯罪團伙,抓獲33名犯罪嫌疑人,追回被騙汽車35輛,為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500余萬元。
騙租手段多種多樣
案例一:2006年11月17日,一租車行老板魏某向延平公安分局報案稱:11月5日,江西人梁凱向他租賃了一輛銀灰色千里馬轎車,租期三天。11月10日,魏某接到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電話,稱該車已被人抵押給一位株洲市民,魏某當即與梁凱聯系,卻再也聯系不上。經警方偵查,發現“梁凱”系犯罪嫌疑人張某的假名,張某從魏某處租車后,將車開至株洲市,11月8日,又化名“魏磊”將車抵押給株洲人肖某,抵押借貸了33500元。此外,警方還查獲,11月10日,張某還以“梁凱”的假名,伙同陶某、范某向南平一旅游租賃車隊租賃一輛現代轎車,價值10余萬元,后將該車抵押給江西省萬載縣一家典當行,得款3萬元并揮霍一空。
今年5月23日,張某被延平警方抓獲。張某的行為已觸犯刑法,涉嫌合同詐騙罪,被警方刑事拘留。
案例二:2004年底,丁某通過朋友李某從南平某汽車租賃公司租走一輛價值15萬元的風神藍鳥轎車。2005年1月,丁某在廈門一賭場賭博輸錢,便將租用的風神藍鳥以8萬元抵押給廈門市的陳某,隨后又在廈門賭場將8萬元抵押款用于賭博及吸毒。丁某將8萬元揮霍一空后,因無法取回轎車,遂躲起來頻頻更換手機號碼。2005年8月,丁某在廈門被延平警方抓獲歸案,被騙轎車也被追回。
為何犯罪分子騙租汽車能夠屢屢得手?究其根本,目前汽車租賃行業管理上存在諸多漏洞,令犯罪分子有機可乘。
首先,汽車租賃公司缺乏基本的身份識別和安全措施,租車審核不嚴,租車程序過于簡便。記者從一家汽車租賃公司了解到,初次租車,只需帶本人身份證、駕照和戶口簿就行,復印留底后繳千余元押金,就可開走轎車。第二次租車,信譽良好就不需
上述材料,交足押金即可。為了爭取客戶,租賃公司往往忽視租車人的租車資格,沒有按照規定程序辦理租車手續。如今制作假證件已屢見不鮮,其逼真程度也越來越高,而租賃公司的員工往往又對假證件缺乏分辨能力,讓詐騙者鉆了空子。
其次,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,汽車租賃行業目前尚未建立統一的行業協會,各租賃公司各自為戰,惡性競爭,以互相降低價格來爭奪市場,只追求經濟效益卻忽視了由于租車者“信任門檻”的降低 所帶來的風險。
完善管理堵塞漏洞
租車詐騙案件屢屢發生,凸顯了汽車租賃市場管理軟肋。警方提醒,汽車租賃公司應樹立安全防范意識,提高防御風險能力,建立健全規章制度,及時堵塞管理漏洞。
首先,要由公安、交警部門對汽車租賃公司職員進行業務培訓,使其掌握辨別真偽身份證和駕駛證件的能力,發現可疑情況要及時與公安機關聯系,將風險降到最低。租賃公司對客戶提供的各種證件也要登記備案,以便將來查找時有依據。
此外,要建立汽車租賃網絡體系和租賃人的誠信檔案,各城市汽車租賃公司建立互相查詢網絡,一旦出現假證等,應立即記入“黑名單”中。通過誠信網絡記錄,讓犯罪分子無法復制其騙術,從源頭上防止案件的發生。
添加時間:2011-04-15 瀏覽次數:1801